
最新资讯
息资讯 
您的位置:首页 > 风水命理 > 详细显示
风水是文化传承还是糟粕?
点击次数:1614次 发布时间:2010-12-24 11:40:09
近日,风水申遗再成话题。攸关风水的是非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歇。在国人陷入二元对立的争论时,风水在海外却成了热门。据悉,美国、俄罗斯、韩国、日本等国家都有风水学专业,日本2000多所高校中有110多所开设了风水课程。 风水源于古时堪舆。“堪,天道也;舆,地道也。”堪舆成术,附加了人力,就有了天地人合一的文化意味。甲骨文中即可看到此类的建筑卜辞,如作邑、作案、作宗庙、作宫室等。春秋时“风水”最早见于晋郭璞《葬经》,谓:“气乘风则散,界水则止,古人聚之使不散,行之使有止,故谓之风水。风水之法,得水为上,藏风次之。”简言之,风水就是得水藏风。从堪舆到风水的演变可以看出,早期堪舆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哲学观,是天人合一乾坤阴阳思想在建筑形制上的体现,这和天人合一作用于人肇始中医理论是一样的道理。 事实上,即使在迷信的围裹中,风水的正面作用也是明显的。从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、《马可波罗游记》和19世纪托马斯?阿罗姆的《大清帝国城市印象.19世纪英国铜版画》中可以看出,北宋首都汴梁、元大都和清北京的建筑均严格遵守“藏风得水”的堪舆原则,折射出人与城、城与水、水与人和谐相处的帝国气象。尤其元、清两代的北京城市格局能够得到讲求建筑科学的西方人热情赞颂,也观照出科学的风水观在城建布局和人居环境上的重要作用。这意味着,风水观指导下中国古代城建,在建筑格局、实用和审美层面都超越了西方古都罗马和伦敦。 从中国的民居文化看,建筑形制大都坐北朝南,那是因为中国处于北半球,冬季常受北风侵袭,坐北朝南有助于抵御寒风。而民生离不开水源,靠水而居,生活更为方便。故而,风水的朴素含义是人们基于自然环境在建筑上的自然选择,体现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实践性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