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资讯
息资讯
您的位置:首页 > 经典案例 > 详细显示
唐高祖创业与道教图谶:为夺取政权利用一切手段(2)
点击次数:2914次 发布时间:2012-1-14 10:32:23
范祖禹《唐鉴》说:武德“三年(620)五月,晋州人吉善行自言于羊角山见白衣老父,谓善行曰:’为我语唐天子,吾为老君,吾,而祖也’。诏于其地立庙。”此事按道籍记载为:“武德二年(619)巳卯,老君降于羊角山,语吉善行令奏闻云:’我,帝祖也,今唐得圣治,社稷延长。’五年(622)壬午,老君再降于庙所,告以破贼之期。”23道教进一步神话说:绛州民吉善行在羊角山遇老人骑白马来,须发皓白。老人对善行说,与我语唐天子李某,今得圣治,社稷延长,宜于长安城东置安化宫而设道像,则天下太平。言讫腾空而去。善行经秦王李世民引见,上奏,高祖大悦,授善行朝散大夫,敕通事舍人柳宪于羊角山置兴唐观,其地改为神仙县,封羊角山为龙角。后善行至庙所又见老人,请教姓名,曰:“我是无上神仙,姓李字伯阳号曰老君,即帝祖也。亳州谷阳县有枯桧再生,可以为验。今年平贼后天下太平,享国延永。”说完忽然不见了。吉善行大约是个道民,有可能这是一出他和某老道演的双簧。在他是图点赏赐和封官(果然如愿),在老道是要借此发扬道教,而在唐高祖则以此作为自我天命所在的又一例证。看似美妙的神话后面深藏着各种现实的需要。
唐高祖即位之前,裴寂等劝进,高祖“亦未之许”。于是裴寂等又依东汉光武长安同舍人强华奉赤伏符故事,奏称:“神人太原慧化尼,蜀郡卫元嵩等歌谣、诗谶。慧化尼歌词曰:’东海十八子,八井唤三军。手持双白雀,头上戴紫云。’又曰:’西北天火照龙山昭,童子赤光连北斗,童子木上悬白幡,胡兵纷纷满前后。拍手唱堂堂,驱羊向南走。’又曰:’胡兵未济汉不整,治中都护有八井。’又曰 :’兴伍伍,仁义行,武得九九得声名。童子木底百丈水,东家井里五色星。...http://www.shenglong888.com...我语不可信,问取卫先生。’蜀郡卫元嵩,周天和五年(570)闰十月,作诗:’戍亥君臣乱,子丑破城隍,寅卯如欲定,龙蛇伏四方。十八成男子,洪水主刀傍,市朝义归政,人宁俱不荒。人言有恒性,也复道非常。为君好思量,何口口禹汤。桃源花口口,李树起堂堂,只看寅卯岁,深水没黄杨。’未萌之前, 谣谶遍于天下,今睹其事,人人皆知之。陛下虽不以介怀,天下信为灵效。”卫元嵩为北周著名道士,本乃僧人,后助周武帝排佛,好作预言之事,曾论将来朝代兴废、天命得主而有“征验”。慧化尼疑其也是先僧后道者,观其歌里有“治中”,似乎就是道教的“治”,至少可认为她是个深受道教影响的女尼。这类歌谣、诗谶正和《桃李子歌》相差无几,运用隐喻暗示、拆字和谐音的手法,宣告李渊当“受图享国www.yiqixiaoshou.com”。以“堂”谐“唐”,暗指唐朝之将兴,用“驱羊”影射赶走杨姓皇帝。李渊的名字则被拆作“童子木底百丈水”,至于“白雀”、“白幡”则象征李唐的“色尚白”。最值得注意者是“武得九九得声名”中“武得”二字,“得”者“德”也,似乎新王朝改元“武德”的年号早已由谶谣预定。“戍亥”、“子丑”、“寅卯”隐指这些年份将发生重大政治变故,在一场动乱之后将是桃花、李树即陶唐和李渊的天下。这首诗谶是否完全照引卫元嵩原作还得打问号,有可能劝进者作过某些改动,使其完全适合建立李唐政权的需要,证明李渊的龙袍加身乃“天启皇唐”。试看寅卯等干支不全与隋唐之际历史相吻合,即是造伪者有意保留的原作部分,而把原作可能为模糊的“李氏当王”改为明确的李渊当王,这样真真假假反令人不易怀疑谶文的真实性。故劝进者有可能在直指李渊为天子这一点上做了手脚,至于武德年号暗伏在谣谶里,作伪似乎越发昭然,或者唐高祖武德年号源自谣谶也并非无此可能性。作伪者大概是李渊集团中出身道士的人,这是他们的本行。这类谣谶本已“遍于天下”,但口头传播,未免各说不一,现在按现实政治需要改定成文字后,再流布出去,更使“人人皆知”,“信为灵效”。这就是唐高祖从道教符谶处窃取的丰厚政治收益。不仅李渊集团,隋末诸多豪雄都不同程度利用了道士制谶和已然流传的道教图谶,此不赘述。
那么道士们何以要如此竭尽全力制作图谶呢?佛教深深知道“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”,“吾教盛衰常与帝道相望”。道教同样坚信这些道理。试看许多道教谶语谶谣都附加着使“吾教大兴”的条件,即可明白这是道教和未来国主的政治交易。为了达到“法事立”、“吾教盛”之目的,道士纷纷寻找新的国主,制谶作符,改换门庭。不仅此也,道士们还侧身隋末群豪逐鹿中原的问鼎之争,为自己所认定的新主人效力。
《仙苑编珠》卷中引《楼观传》云“岐法师名晖字平定,唐高祖初取天下,法师与道士八十人有济国之功。”《混元圣纪》卷八亦云:唐高祖初起义兵,歧平定“仍发道士八十余人向关应接”。显见道士参加了李渊集团的军事斗争。道士张宾曾为隋文帝改正朔造新历,无独有偶,当又一个改正朔之机降临时,武德元年(618)“白马道士傅仁均造《戊寅历》成,(胡注:唐受禅建国,岁在戊寅,故以名历。)奏上,行之。”傅仁均后来官作到太史令,戊寅历直到唐太宗贞观十四年(640)才废除。道教在东汉即深受今文经学影响,对三正、三历、建除一套颇为精通,在隋、唐初年都造新历以证明旧王朝气数已尽,新纪元来临,以此作为奉献给新的护法者的见面礼。另据《隋书·王充传》、《旧唐书·李密传》和《资治通鉴》等史籍记载,王世充、李密的军中都有道士参与其政治军事斗争,有的作谶,有的作战略上的谋划,有的干脆脱下道袍换上官服,有的则身在山林心存魏阙,目的都是要新桃换旧符,求取道教的生存与发展。
唐高祖即位之前,裴寂等劝进,高祖“亦未之许”。于是裴寂等又依东汉光武长安同舍人强华奉赤伏符故事,奏称:“神人太原慧化尼,蜀郡卫元嵩等歌谣、诗谶。慧化尼歌词曰:’东海十八子,八井唤三军。手持双白雀,头上戴紫云。’又曰:’西北天火照龙山昭,童子赤光连北斗,童子木上悬白幡,胡兵纷纷满前后。拍手唱堂堂,驱羊向南走。’又曰:’胡兵未济汉不整,治中都护有八井。’又曰 :’兴伍伍,仁义行,武得九九得声名。童子木底百丈水,东家井里五色星。...http://www.shenglong888.com...我语不可信,问取卫先生。’蜀郡卫元嵩,周天和五年(570)闰十月,作诗:’戍亥君臣乱,子丑破城隍,寅卯如欲定,龙蛇伏四方。十八成男子,洪水主刀傍,市朝义归政,人宁俱不荒。人言有恒性,也复道非常。为君好思量,何口口禹汤。桃源花口口,李树起堂堂,只看寅卯岁,深水没黄杨。’未萌之前, 谣谶遍于天下,今睹其事,人人皆知之。陛下虽不以介怀,天下信为灵效。”卫元嵩为北周著名道士,本乃僧人,后助周武帝排佛,好作预言之事,曾论将来朝代兴废、天命得主而有“征验”。慧化尼疑其也是先僧后道者,观其歌里有“治中”,似乎就是道教的“治”,至少可认为她是个深受道教影响的女尼。这类歌谣、诗谶正和《桃李子歌》相差无几,运用隐喻暗示、拆字和谐音的手法,宣告李渊当“受图享国www.yiqixiaoshou.com”。以“堂”谐“唐”,暗指唐朝之将兴,用“驱羊”影射赶走杨姓皇帝。李渊的名字则被拆作“童子木底百丈水”,至于“白雀”、“白幡”则象征李唐的“色尚白”。最值得注意者是“武得九九得声名”中“武得”二字,“得”者“德”也,似乎新王朝改元“武德”的年号早已由谶谣预定。“戍亥”、“子丑”、“寅卯”隐指这些年份将发生重大政治变故,在一场动乱之后将是桃花、李树即陶唐和李渊的天下。这首诗谶是否完全照引卫元嵩原作还得打问号,有可能劝进者作过某些改动,使其完全适合建立李唐政权的需要,证明李渊的龙袍加身乃“天启皇唐”。试看寅卯等干支不全与隋唐之际历史相吻合,即是造伪者有意保留的原作部分,而把原作可能为模糊的“李氏当王”改为明确的李渊当王,这样真真假假反令人不易怀疑谶文的真实性。故劝进者有可能在直指李渊为天子这一点上做了手脚,至于武德年号暗伏在谣谶里,作伪似乎越发昭然,或者唐高祖武德年号源自谣谶也并非无此可能性。作伪者大概是李渊集团中出身道士的人,这是他们的本行。这类谣谶本已“遍于天下”,但口头传播,未免各说不一,现在按现实政治需要改定成文字后,再流布出去,更使“人人皆知”,“信为灵效”。这就是唐高祖从道教符谶处窃取的丰厚政治收益。不仅李渊集团,隋末诸多豪雄都不同程度利用了道士制谶和已然流传的道教图谶,此不赘述。
那么道士们何以要如此竭尽全力制作图谶呢?佛教深深知道“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”,“吾教盛衰常与帝道相望”。道教同样坚信这些道理。试看许多道教谶语谶谣都附加着使“吾教大兴”的条件,即可明白这是道教和未来国主的政治交易。为了达到“法事立”、“吾教盛”之目的,道士纷纷寻找新的国主,制谶作符,改换门庭。不仅此也,道士们还侧身隋末群豪逐鹿中原的问鼎之争,为自己所认定的新主人效力。
《仙苑编珠》卷中引《楼观传》云“岐法师名晖字平定,唐高祖初取天下,法师与道士八十人有济国之功。”《混元圣纪》卷八亦云:唐高祖初起义兵,歧平定“仍发道士八十余人向关应接”。显见道士参加了李渊集团的军事斗争。道士张宾曾为隋文帝改正朔造新历,无独有偶,当又一个改正朔之机降临时,武德元年(618)“白马道士傅仁均造《戊寅历》成,(胡注:唐受禅建国,岁在戊寅,故以名历。)奏上,行之。”傅仁均后来官作到太史令,戊寅历直到唐太宗贞观十四年(640)才废除。道教在东汉即深受今文经学影响,对三正、三历、建除一套颇为精通,在隋、唐初年都造新历以证明旧王朝气数已尽,新纪元来临,以此作为奉献给新的护法者的见面礼。另据《隋书·王充传》、《旧唐书·李密传》和《资治通鉴》等史籍记载,王世充、李密的军中都有道士参与其政治军事斗争,有的作谶,有的作战略上的谋划,有的干脆脱下道袍换上官服,有的则身在山林心存魏阙,目的都是要新桃换旧符,求取道教的生存与发展。